這部亞瑟‧高登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,
如果就影音效果來看,每個場景與音樂節奏精準的配合,
的確有呈現出那個時代華麗豐富,同時又滄桑壯闊的景致與風情;
至於演員群,除了鞏俐、楊紫瓊、章子怡三姝較勁,還有日本中、老生代硬底子演員:鞏俐詮釋起妖豔跋扈藝伎的愛恨嗔痴,總是如往常般恰到好處,
而中老生日本演員的表現,也是十分精彩深厚;
但除此之外,隨著故事推展鋪陳,我不禁納悶的是,
為何國外拍攝東方故事內容,總是喜歡比附道家、易經等內容?
要運用這樣的意象當然是好,
但如此草率借用挪移既定名詞解說,去輕易詮釋角色的宿命與命定,
不禁會讓人覺得有失深刻,她們的運命怎能單靠金木水火土的形象就能一言概之。
再者,藝伎回憶錄既然是以女主角小百合(章子怡飾)作為主軸,
通過她個人遭遇與經歷,眼底與心裡來延伸勾勒出日本藝伎的神秘世界,
但整部戲看來,小百合的角色性格,所謂「堅毅不拔」的勇氣,卻是模糊的;
反而是MOMO(鞏俐飾)、豆菊(楊紫瓊飾)身上,被賦予了鮮明不同性格的人生態度與命運。
(該說是這兩個角色太成功,還是編劇故意營造的反差?)
就我看來,這部戲導演/編劇他們企圖去構造/揭露一向鮮為人知的藝妓世界,
通過角色,說著藝伎無從選擇宿命的人生,
但,這個被建構的東方藝伎世界,其實是西方的藝伎世界
神秘、流動、藝術家的這些詮釋,還是從他們視角所框限出來的
於是,勾心鬥角不可少、尋找真愛不可少
美滿結局當然也不可少;這些劇情裝容盛大所鋪排開來
有如一件絢爛耀眼的和服,是西方所織造的,
但在衣服下面的肌理呢?那些更深更黑的無奈與人生
卻始終不被知道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