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[柯波帝]描述在堪薩斯小鎮所發生的一樁冷血謀殺案,
剛好吸引正有意創作[非虛構]小說作家柯波帝前往深入瞭解,
並將此事件撰寫成書的經過。
這宗殺人動機未明,手法卻又殘忍的謀殺案,
殺人犯特質與其殺人動機,
彷彿做為柯波帝與對待殺人犯般的鏡相組被成立,
從而映照出柯波帝個人特質。
通過對謀殺案的追蹤,柯波帝結識殺人犯之一的派瑞,
從派瑞身上,他看到與自己極為相似的特質:
纖細敏感、怯生生而又有才華的,
他感覺到他們兩人成長背景與性格是如此相同,
就好像是生長在同一個家庭裡,
只是派瑞向後門離開,而他則是從前門走去;
由此,讓他更希望能透過這本書的寫作讓大家明白,
派瑞除了殺人犯形象以外的內心世界。
而在他寫作的過程中,他對派瑞的好意,
全然是為了要從中取得得自己想要的寫作素材嗎?
我想不盡然如此。
當他進入派瑞世界時,他所萌生憐憫與同情是真的,
只是當他跳脫那樣氛圍回到自己身上時,
他又以自己為優先考量[就像妮歐說的,他只愛自己]
所以,他興高采烈的說書名要叫冷血、
他憤怒異常的希望他們能快點行刑、
當朗誦會順利熱烈,他甚至希望能多辦幾場....
然而,這一切並不能抹滅他站在他面前的真心,
---即便這般真心多少帶有為自己救贖的色彩。
柯波帝冷血嗎?
不,其實他對待派瑞的方式,從以前到現在始終不斷在我們周遭發生著,
[當無關乎自己利益時,大家總是能掏出悲憫,
但只要涉及到自身利益時,卻總是以自己為重]
而他何以如此痛苦不堪,
只因他不願面對自己那塊殘忍而冷酷的部分[一如派瑞般],
所以他用各種合理化原因來解釋自己對待派瑞的方式,
直到妮歐直接道出他心底真實念頭時[你只是不想!]
等同他直接面對自己那塊冷酷部分時,卻令他無法承受。
誠如柯波帝在他最後未完成作品的提詞說:
讓人流更多淚的不是未應驗的祈禱,而是應驗的。
似乎也呼應了當他聽見派瑞緩刑時,
他無法繼續完成結局而希望他們能快點送上斷頭臺的[祈禱],
而當他明白到這份應驗,多多少少由自己推波助瀾而實現時,
他終究是看到並且面對到自己的冷血境地,
終其一生的無法自已。
什麼才是冷血的,我以為
並不是從頭到尾都置之不理那些受到悲慘遭遇的人,
而是在這其中當你給了希望後,卻又將他們棄置不理。